
生产工艺技术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
(1)先进性。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性能好、产品使用寿命长、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低、劳动生产率高、
自动化水平高、平稳运行周期长等。
(2)适用性。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与项目的生产规模相匹配,与原材料路线、辅助材料和燃料相匹配,与设备相
匹配,与资源条件、环保要求、经济发展水平、员工素质、管理水平相适应,与项目的建设规模相适应。
三、场(厂)址及线路方案
(一)场(厂)址及线路方案研究
1.集聚因素(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)。
集中布局能带来集聚效应,实现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利用,能有效地减少产品成本、降低费用。集中布置,
使得大型“公用工程岛”的建设成为可能,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水、电、汽、气成本,利于“三废”的综合治理,
提高环境友好水平等。集聚效应会带来大型化、集约化和资源共享,节约建设投资,减少建设周期。
2.场(厂)址方案选择的基本要求
(2)充分利用荒地、劣地,不占基本农田或尽量少占基本农田。
(3)有省市规定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场所。
(7)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,应进入当地多层标准厂房,一般情况下不宜另选场(厂)址。
4.场(厂)址方案选择的注意事项
(4)在工程地质条件方面,宜避开下列地区和地段: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、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、高压缩性
的饱和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;地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;有泥石流、滑坡、流沙、
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区、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;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(如:
采矿陷落(错动)区界限内、大型尾矿库及废料场(库)的坝下方)。
(二)场(厂)址及线路方案比选
比选内容:(1)建设条件比较。(2)投资费用比较。(3)运营费用比较。(4)环境保护条件比较。(5)场(厂)址的
安全条件。
五、总图运输方案
(一)厂区总平面布置
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在总体布置的基础上,紧凑、合理地布置,经方案比较后择优确定。
一般来说,工厂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条件。
(1)建筑物、构筑物等设施应联合多层布置。
(2)可以把生产性质功能相近、火灾危险等级相近、环境要求相近及联系紧密的装置(车间)集中在一个分区。
(3)分期建设的工业企业,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。避免过多过早占用土地,避免多征少用、早征迟用。
(4)有洁净要求的生产装置,宜位于可燃气体、粉尘场所的全年主导风向上风侧。
4.厂区道路方案设计的深度需满足⑴总平面布置、⑵土石方量计算、⑶投资估算的要求。
(二)总图运输方案比选
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非生产性配套设施;工业企业内部绿地率不得超过 20%。
(1)投资强度=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÷项目总用地面积
(2)建筑系数=(建筑物占地面积+构筑物占地面积+堆场用地面积)÷项目总用地面积×100%
场地利用系数=建筑系数+[(道路、广场及人行道占地面积+铁路占地面积+管线及管廊占地面积)÷项目总用地
面积×100%]
一般工业项目而言,其建筑系数应不低于 30%。
厂区绿化系数=厂区绿化用地计算面积÷厂区占地面积×100%
(3)容积率=总建筑面积÷总用地面积
当建筑物层高超过 8m,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。
|
|
|
|
|
|